轉眼間,2021年已經過去。
2021年,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千年夢圓、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開啟……
全國期刊記錄偉大時代,全國期刊人凝心聚力書寫偉大時代。
回首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災難,更是一次成長。所幸,我們每位期刊人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和戰(zhàn)斗。也正是因為這份堅持和情懷,全國期刊業(yè)仍行穩(wěn)致遠。
回信、實施、北核、出版獎、專題、國標、規(guī)劃等一串串的關鍵詞,反映了全國期刊業(yè)年度發(fā)展情況,其中部分關鍵詞還將持續(xù)影響全國期刊業(yè)的發(fā)展進程。這些關鍵詞見證著黨和國家對期刊業(yè)的關懷和期望,也見證著全國期刊人執(zhí)著和堅守。
2022年新年,我們站在一個歷史新起點上,砥礪前行。
強國有我,期刊強國有我!
今日,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
01 回信
2021年5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對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提出殷切期望。
習近平在回信中說,《文史哲》創(chuàng)刊7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幾代編輯人員守正創(chuàng)新、薪火相傳,在弘揚中華文明、繁榮學術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國內外贏得一定聲譽,你們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
習近平指出,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xiàn)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回答好這一重大課題,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就是要堅守初心、引領創(chuàng)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優(yōu)秀學術人才成長,促進中外學術交流。希望你們再接再厲,把刊物辦得更好。
習近平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回信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為高品質期刊建設、弘揚中華文明、建設期刊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02 意見
202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fā)展的意見》。意見指出,學術期刊是開展學術研究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傳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是促進理論創(chuàng)新和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加強學術期刊建設,對于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03 北核
2021年5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項目組認真總結了前八版的研制經驗,對核心期刊評價的基礎理論、評價方法、評價軟件、核心期刊的作用與影響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改進評價方法,使之更加科學合理,力求使評價結果盡可能準確地揭示中文期刊的實際情況。經定量篩選和專家定性評審,從我國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評選出1990種核心期刊,分屬七大編74個學科類目。
04 實施
2021年6月1日,新《著作權法》實施。新《著作權法》除了對著作權的定義、權利的描述等進行修訂外,還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
新修改《著作權法》的正式實施,將為新時代我國版權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翻開嶄新的一頁,也期待這部法律能夠為我國期刊業(yè)的發(fā)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05 出版獎
2021年7月29日,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表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fā)布了《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表彰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獲獎出版物、出版單位和出版人物的決定》和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獲獎名單。
《歷史研究》《光:科學與應用(英文)》《少年科學畫報》等20種期刊榮獲期刊獎,《紫禁城》《社會科學戰(zhàn)線》《前線》等40種期刊榮獲期刊獎提名獎?!蹲x者》雜志社、《共產黨員》雜志社、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等期刊出版單位榮獲先進出版單位獎。魏均民、康宏、王志欣等期刊工作者榮獲優(yōu)秀出版人物獎。李鴻谷、楊蕾、丁佐奇、劉俊麗等期刊工作者榮獲優(yōu)秀編輯獎。
中國出版政府獎是我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最高獎,每三年評選一次。
06 檢查
2021年10月9日,中宣部出版局印發(fā)《關于開展期刊濫發(fā)論文問題專項檢查的通知》,組織開展對期刊濫發(fā)論文問題的專項檢查,規(guī)范學術期刊出版秩序。
07 專題
2021年10月,為迎接建黨百年的到來,全國期刊界精心推出了一大批具有匠心和溫度的“建黨百年”專題、??⑻乜?。其中不少期刊從自身宗旨和定位出發(fā),設計了獨具匠心的封面,從不同角度對建黨百年進行真摯獻禮。
08 國標
2021年1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組織起草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GB/T 40108-2021)》正式實施。
《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GB/T40108-2021)》是為規(guī)范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評價活動,加強和引導我國學術期刊建設,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體系,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制度保障。
09 版權
2021年12月,媒體報道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起訴知網擅自收錄論文勝訴獲賠一事引發(fā)關注。
12月10日晚,知網微信公眾號發(fā)布《關于“趙德馨教授起訴中國知網獲賠”相關問題的說明》,向趙德馨道歉,表示未來“將積極會同相關期刊編輯出版單位與趙德馨教授溝通,妥當處理趙德馨教授作品繼續(xù)在知網平臺傳播的問題”。
10 規(guī)劃
2021年12月28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fā)《出版業(yè)“十四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通知指出為推動 “十四五” 時期出版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深入推進出版強國建設,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 “十四五“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關于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的意見》 等,編制《出版業(yè)“十四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
通知還強調:出版工作是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促進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進入新發(fā)展階段,出版工作迫切需要更好發(fā)揮服務大局、 統(tǒng)一思想、 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進一步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迫切需要提升內容建設水平和服務供給能力, 更好以精品奉獻人民;迫切需要積極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趨勢,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轉化增長動能,更好搶占數字時代出版發(fā)展制高點;迫切需要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走出去實效,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責任編輯:王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