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66-91成人国产线路-美女舔屌爆插逼逼美女舔

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藏中國契約文書(海外藏中國民俗文化珍稀文獻(xiàn))
書  名
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藏中國契約文書(海外藏中國民俗文化珍稀文獻(xiàn))
作  者
刁統(tǒng)菊 王藝璇 編
出版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總社
版  號(hào)
978-7-5695-2672-1
出版時(shí)間
2021年12月
定  價(jià)
360.00

圖書詳情

本書目錄

相關(guān)資料

       丨作者簡介

刁統(tǒng)菊,法學(xué)(民俗學(xué))博士,山東大學(xué)儒學(xué)高等研究院民俗學(xué)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王藝璇,法學(xué)(民俗學(xué))碩士,畢業(yè)于中山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diǎn)研究基地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中心 。


       丨編輯推薦

鳴  謝

衷心感謝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東方與亞洲部(Bayerische Staatsbibliothek, Orient- und Asienabteilung)提供全書契約圖片,并允許出版。

 

本書是“十三五”國家重點(diǎn)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xiàng)目、國家出版基金項(xiàng)目“海外藏中國民俗文化珍稀文獻(xiàn)”的一種,也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xiàng)目“海外藏珍稀中國民俗文獻(xiàn)與文物資料整理、研究暨數(shù)據(jù)庫建設(shè)”(項(xiàng)目編號(hào):16ZDA163)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本書所整理的文書,來自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所藏的265份民間契約(下稱BSB契約文書),此前尚未被中國契約文書學(xué)界認(rèn)識(shí)和注意。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成立于1558年,是歐洲重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知名的圖書館。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所藏的漢籍資源雖已獲得國內(nèi)學(xué)界的關(guān)注,但其中的契約文書類文獻(xiàn)還未曾在國內(nèi)出版面世,這既是海外文獻(xiàn)搜集工作缺失的一部分,也是契約文書整理與研究的缺憾。因此,本書的出版將為學(xué)界提供一批新的海外收藏的中國文獻(xiàn)資料,也可以將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這一資源庫介紹給更多學(xué)者。

BSB契約文書不僅在數(shù)量上具有一定規(guī)模,同時(shí)還具有時(shí)間跨度長、分布地區(qū)廣的特點(diǎn)。年代上從明朝后期(萬歷和崇禎)開始,較為集中于晚清至民國之間。本冊(cè)文書中,最早的一份文書產(chǎn)生年代為萬歷八年(1580),最晚一份文書則至1968年,其中包括2份明朝契約、162份清朝契約、71份民國契約和29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契約。其中清朝契約又集中于道光至宣統(tǒng)年間,包括24份道光年間契約、11份咸豐年間契約、14份同治年間契約、69份光緒年間契約及17份宣統(tǒng)年間契約。


       內(nèi)容簡介

20世紀(jì)80年代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從中國北方農(nóng)村地區(qū)搜集并購置了一批契約文書,目前藏于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的手抄本與珍稀書籍閱覽室。這批文書保存情況較好,大多數(shù)產(chǎn)生于清代至二十世紀(jì)上半葉,極少數(shù)文書為明朝末年所立。文書內(nèi)容多數(shù)為土地契約,包括買賣、租佃、典當(dāng)、分家等類別,少量為官府文書。這批契約文書對(duì)于了解當(dāng)時(shí)的土地政策、鄉(xiāng)村生活、民間文化等都有重要的研究價(jià)值。

編排說明 / 1

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藏中國契約文書的民俗學(xué)研究 / 001

土地買賣契約 / 053

河北地區(qū)契約 / 055

崇禎二年(1629)河北省獻(xiàn)縣郝亦昌賣地契、光緒七年(1881)周郁文銀兩征收?qǐng)?zhí)照 / 056

康熙四十八年(1709)彰德府磁州涉縣鹿明□賣地契 / 058

乾隆十七年(1752)河北省涉縣馬玉賣地契 / 060

同治元年(1862)河北省涉縣遼城鄉(xiāng)張?zhí)斓撡u地契 / 062

光緒四年(1878)河北省深縣劉福澤賣地契 / 064

光緒四年(1878)河北省深縣徐玉央賣房契 / 066

光緒二十四年(1898)河北省蔚縣趙鳥鶯賣地契 / 067

光緒二十八年(1902)河北省深縣徐寶堂賣地契 / 071

宣統(tǒng)年間河北省深縣徐鳴豈賣地契 / 072

宣統(tǒng)元年(1909)河北省深縣徐鳴嶙買地契 / 075

民國元年(1912)河北省肅寧縣樹本堂買地契 / 076

民國十年(1921)河北省西蒿科村程彭太買地契 / 078

民國十一年(1922)河北省深縣徐□庚賣地契、民國十九年(1930)深縣徐永富買地契 / 080

民國十八年(1929)河北省蔚縣武茂賣地契 / 082

民國二十年(1931)河北省涉縣王二孩、王四孩賣地契 / 084

成吉思汗紀(jì)元七三五年(1940)河北省蔚縣單猴村段潔臣賣地契 / 086

民國三十一年(1942)河北省涉縣李春喜土地補(bǔ)契 / 090

民國三十二年(1943)河北省涉縣崔永太土地補(bǔ)買契 / 093

民國三十二年(1943)河北省涉縣楊雙井土地補(bǔ)契 / 094

民國三十三年(1944)河北省涉縣韓□元土地補(bǔ)買契 / 097

民國三十四年(1945)冀南區(qū)元城縣霍維賣地契 / 099

民國三十五年(1946)河北省深縣王景常賣地契 / 100

1951年河北省武安縣李耒的賣房契 / 103

1953年河北省徐□氏賣房契 / 104

1968年河北省宣化縣張漢志等賣房契 / 106

山西地區(qū)契約 / 109

山西省孝義縣王氏契約 / 110

乾隆四十一年(1776)山西省孝義縣王錫瑞賣地契 / 112

嘉慶十六年(1811)山西省孝義縣張興、張王氏賣地契 / 116

咸豐元年(1851)山西省孝義縣王玉龍妻武氏賣地契 / 118

咸豐九年(1859)山西省孝義縣張瑞禎、張玉才、張鳳義賣房契 / 120

咸豐十年(1860)山西省孝義縣王德成賣地契 / 122

同治元年(1862)山西省孝義縣王萬貴賣地契 / 126

同治八年(1869)山西省孝義縣王仕文賣地契 / 128

光緒六年(1880)山西省孝義縣王德賢父子賣地契 / 130

光緒十六年(1890)山西省孝義縣王玉恭賣地契 / 132

光緒二十三年(1897)山西省孝義縣王玉統(tǒng)賣房契 / 134

民國六年(1917)山西省孝義縣天盛成租賃契、民國三年(1914)山西省孝義縣張瑞禎賣地契 / 137

民國七年(1918)山西省孝義縣王玉讓補(bǔ)地契 / 138

民國十五年(1926)山西省孝義縣王氏母子賣地契 / 140

民國十九年(1930)山西省孝義縣王廣明田房草契 / 142

民國十九年(1930)山西省孝義縣王福棟田房草契 / 144

民國十九年(1930)山西省孝義縣記據(jù)合約、民國三年(1914)山西省孝義縣王德成賣地契 / 146

民國二十年(1931)山西省孝義縣吳欽典房契 / 148

民國二十二年(1933)山西省孝義縣王福聚補(bǔ)地契 / 150

山西省文水縣李氏契約 / 152

嘉慶二十三年(1818)山西省文水縣李氏兄弟分產(chǎn)契 / 154

道光二十二年(1842)山西省文水縣李氏兄弟分家契 / 156

道光二十五年(1845)山西省文水縣樊俊秀賣地契 / 158

咸豐十一年(1861)山西省文水縣閆國典同侄子賣房基地契 / 160

光緒二年(1876)山西省文水縣李氏兄弟分地契 / 162

光緒三年(1877)山西省文水縣李懷泰典房契 / 163

光緒三年(1877)山西省文水縣李浩同母賣房契 / 164

光緒十二年(1886)山西省文水縣李艷□賣房基地契 / 166

光緒二十九年(1903)山西省文水縣李浩同母賣房契 / 168

光緒三十一年(1905)山西省文水縣李增祿賣地契 / 170

民國七年(1918)山西省文水縣李建義補(bǔ)買地契 / 174

民國十九年(1930)山西省文水縣上河頭村張爾寶賣地契 / 176

民國二十一年(1932)山西省文水縣李起祿借貸契 / 178

民國二十五年(1936)山西省文水縣同志成賣地契 / 180

1952年山西省文水縣閆才周賣地契 / 182

1954年山西省文水縣閻天長賣地契 / 184

 

山西省孝義縣偏城村高氏契約 / 186

道光十三年(1833)山西省孝義縣高太祿賣地契、光緒四年(1878)山西省孝義縣韓學(xué)文賣地契 / 190

道光十六年(1836)山西省孝義縣高光遠(yuǎn)賣地契 / 192

道光十六年(1836)山西省孝義縣劉杰賣地契 / 194

道光十九年(1839)山西省孝義縣高楊氏賣地契 / 198

道光十九年(1839)山西省孝義縣高門楊氏、高登普賣地契 / 202

道光二十四年(1844)山西省孝義縣張吉永典地契 / 204

咸豐四年(1854)山西省孝義縣張光舉等人賣地契 / 206

咸豐八年(1858)山西省孝義縣張舒錦賣地契 / 208

同治元年(1862)山西省孝義縣趙錫昌賣地契 / 210

同治三年(1864)山西省孝義縣任山、任海賣地契 / 213

同治十一年(1872)山西省孝義縣張居敬同男(張)存福賣地契 / 214

光緒三年(1877)山西省孝義縣張居忠賣地契 / 216

光緒四年(1878)山西省孝義縣張立柱賣地契 / 218

光緒四年(1878)山西省孝義縣任昌德賣地契 / 222

光緒四年(1878)山西省孝義縣張氏同男(高)世年賣地契 / 224

光緒四年(1878)山西省孝義縣高張氏同子高世年賣地契 / 226

光緒二十二年(1896)山西省孝義縣張福元賣地契 / 231

光緒二十五年(1899)山西省孝義縣劉錫元賣地契、郎希賢賣地契 / 234

光緒二十七年(1901)山西省孝義縣張立本賣地契、民國十九年(1930)山西省孝義縣高世泗同子賣地契 / 236

民國四年(1915)山西省孝義縣高錦春補(bǔ)地契 / 238

民國七年(1918)山西省孝義縣趙喻賣破窯契 / 240

民國八年(1919)山西省孝義縣劉泉樹賣地契 / 242

民國十五年(1926)山西省孝義縣趙祥吉賣破窯契 / 244

民國十五年(1926)山西省孝義縣郎希賢賣地契 / 246

民國十七年(1928)山西省孝義縣高錦堂賣地契 / 248

民國十七年(1928)山西省孝義縣高錦春、高錦堂換窯院契 / 250

民國十九年(1930)山西省孝義縣高錦秀賣地契 / 251

民國十九年(1930)山西省孝義縣趙還禎賣窯院契 / 252

民國十九年(1930)山西省孝義縣高世泗同子賣地契 / 254

民國二十年(1931)山西省孝義縣張世仁賣地契 / 256

民國二十年(1931)山西省孝義縣張書春賣地契 / 258

民國二十年(1931)山西省孝義縣張書明賣地契 / 259

民國二十一年(1932)山西省孝義縣偏城村村政事務(wù)所賣窯院契 / 260

民國二十一年(1932)山西省孝義縣高錦春補(bǔ)地契(四畝地) / 262

民國二十一年(1932)山西省孝義縣霍萬貞等人賣地契 / 263

民國二十一年(1932)山西省孝義縣趙法富同子(趙)德金典當(dāng)契 / 264

民國二十一年(1932)山西省孝義縣高錦春補(bǔ)地契(六畝地) / 266

民國二十二年(1933)山西省孝義縣霍萬亨同侄子(霍)子英賣地契 / 268

民國二十三年(1934)山西省孝義縣東曹村郝永成賣地契(八畝地) / 270

民國二十三年(1934)山西省孝義縣東曹村郝永成賣地契(五畝地) / 272

民國二十八年(1939)山西省孝義縣劉立清轉(zhuǎn)讓地契 / 274

民國二十八年(1939)山西省孝義縣劉昌富轉(zhuǎn)讓地契 / 276

山西省遼州契約 / 277

乾隆四十二年(1777)山西省遼州范剛、范元合買地契及乾隆五十八年(1793)范實(shí)買地尾契 / 279

乾隆五十八年(1793)山西省遼州范元分單、道光十年(1830)范元買地尾契 / 281

乾隆六十年(1795)山西省遼州王壽永賣地契、嘉慶二年(1797)山西省遼州房續(xù)祖賣地契、民國五年(1916)山西省遼縣范元執(zhí)照 / 283

嘉慶十八年(1813)山西省遼州范成賣地契、嘉慶十七年(1812)范元買地尾契 / 285

道光十年(1830)山西省遼州王嘉賣地契 / 286

道光十年(1830)山西省遼州范元分單、道光二十一年(1841)范興吉換房契 / 288

道光十二年(1832)山西省遼州范安常賣地契 / 290

道光二十七年(1847)山西省遼州范興財(cái)分單、道光二十七年山西省遼州范興貴分單 / 292

光緒五年(1879)山西省遼州楊逢春賣地契 / 295

光緒十八年(1892)山西省遼州范世恩典地契、民國年間山西省遼縣

范元執(zhí)照、民國十四年(1925)山西省遼州范玉生典地契 / 296

山西省其他地區(qū)契約 / 299

康熙五十二年(1713)山西省介休縣李長榮賣房契、康熙五十九年(1720)山西省介休縣張世在買地尾契 / 300

康熙五十九年(1720)山西省鄧光英賣房契 / 302

康熙五十九年(1720)山西省郭恒玳賣地契 / 304

雍正七年(1729)山西省荊天成賣地契 / 306

乾隆十六年(1751)山西省鳳臺(tái)縣侯萬登賣房契、乾隆五十五年(1790)山西省鳳臺(tái)縣吳永銀買地尾契 / 309

乾隆二十八年(1763)山西省汾陽縣陳中明賣地契、嘉慶十八年(1813)汾陽縣任劉氏賣地尾契 / 311

乾隆四十四年(1779)山西省臨丹南里李榮賣地契、嘉慶十二年(1807)山西省霍秀里王永林賣地契 / 313

乾隆四十六年(1781)山西省高良東里李明賣地契 / 314

乾隆五十八年(1793)山西省太平縣程思孔賣地契 / 316

嘉慶九年(1804)山西省襄垣縣王者佑賣地契 / 318

嘉慶十七年(1812)劉世清同胞兄賣地契、嘉慶十二年(1807)山西省襄陵縣徐鋕賣地尾契 / 321

嘉慶二十年(1815)山西省崞縣張其志賣房契、萬歷四十年(1612)張?zhí)斓?/span>與張?zhí)斐煞旨移酢⒓螒c二十二年(1817)張其志土地糧收?qǐng)?zhí)存照 / 322

道光十六年(1836)山西省五臺(tái)縣鄭?!踬u地契、宣統(tǒng)元年(1909)山西省五臺(tái)縣梁氏母子賣地契 / 324

道光十七年(1837)山西省太谷縣中吾村武勝岫、武勝峯賣地契 / 326

道光十八年(1838)山西省崞縣黃有倉賣地契 / 328

道光二十一年(1841)山西省崞縣黃如金買地契約 / 329

道光二十二年(1842)山西省文水縣于成蛟賣地契 / 330

道光二十八年(1848)山西省平定州楊聚和賣地契 / 332

道光三十年(1850)山西省崞縣粟樹蘭賣地契 / 335

道光三十年(1850)山西省梁萬成賣地契 / 336

咸豐四年(1854)山西省交城縣辛北都賈學(xué)智賣房契 / 339

咸豐九年(1859)山西省交城縣閆富賣地契 / 343

咸豐十一年(1861)山西省太谷縣王九誠、王九鉞賣地契 / 344

同治元年(1862)山西省李朝忠土地執(zhí)照、光緒十六年(1890)楊慶雨買地尾契、民國年間攤款收據(jù) / 346

同治三年(1864)山西省渾源州張登奎賣地契 / 349

同治六年(1867)山西省崞縣趙逢年賣地契 / 350

同治八年(1869)山西省臨汾縣劉正先賣地契 / 352

同治十一年(1872)山西省孝義縣蔚繼先賣房契 / 356

光緒三年(1877)山西省五臺(tái)縣楊氏兄弟賣地契 / 358

光緒四年(1878)山西省崞縣黃敖敖賣地契 / 360

光緒八年(1882)山西省忻州南鄉(xiāng)郭廷智賣地契 / 362

光緒八年(1882)山西省梁承晉、梁嗣晉賣地契 / 365

光緒十二年(1886)山西省崞縣張氏母子賣房契 / 366

光緒十五年(1889)山西省崞縣黃發(fā)富賣房契 / 368

光緒十五年(1889)山西省崞縣張氏母子賣房契 / 371

光緒十八年(1892)山西省崞縣趙鴻飛賣地契 / 375

光緒十九年(1893)山西省麻溝地邢文粹賣地契 / 378

光緒二十七年(1901)山西省五臺(tái)縣馬學(xué)淵賣地契 / 382

光緒二十九年(1903)山西省徐溝縣邊保和賣地契 / 385

光緒三十一年(1905)山西省徐清縣南青堆秦寶州賣地契 / 386

光緒三十二年(1906)山西省席耀隆賣地契 / 388

光緒年間山西省焦士昌賣房契、民國年間山西省焦安根賣地契 / 390

光緒年間山西省黨莊焦張氏賣地契(六畝地) / 392

光緒年間山西省黨莊焦張氏賣地契(二畝地) / 395

宣統(tǒng)元年(1909)山西省任希孟同侄子賣房契 / 396

宣統(tǒng)三年(1911)山西省焦士昌賣房契 / 398

宣統(tǒng)三年(1911)山西省黨莊焦雙瑞賣地契(三畝地) / 401

宣統(tǒng)三年(1911)山西省黨莊焦壯女賣地契 / 403

宣統(tǒng)三年(1911)山西省黨莊焦雙瑞賣地契(二畝地) / 405

宣統(tǒng)年間山西省大箕村崔谷永賣地契 / 406

民國三年(1914)山西省段文元賣地契 / 408

洪憲元年(1916)山西省賣地契 / 410

民國八年(1919)張喜□借貸契、民國八年山西省張維明賣地契 / 413

民國二十四年(1935)山西省汾陽縣李書國田房草契 / 414

民國三十年(1941)山西省襄垣縣李繼成賣地契 / 418

遼寧地區(qū)契約 / 423

光緒五年(1879)遼寧省承禧寺租地契 / 424

康德四年(1937)“滿洲帝國”錦州省安如玉賣地契 / 426

山東地區(qū)契約 / 429

雍正十年(1732)山東省慶云縣范輝祖賣地契、同治年間山東省慶云縣范從寬買地尾契 / 430

同治十一年(1872)山東省李天佑賣房契 / 434

光緒四年(1878)山東省德平縣劉德山賣地契 / 436

民國三年(1914)山東省海陽縣進(jìn)增慶賣地契 / 438

民國七年(1918)山東省宮郭氏賣地契 / 443

民國二十四年(1935)山東省威甯縣白沙灘莊孫寅儉買地契 / 444

民國三十二年(1943)晉冀魯豫邊區(qū)筑先縣盛金軒賣地契 / 446

河南地區(qū)契約 / 449

嘉慶十六年(1811)河南省涉縣靳光川賣地契 / 451

光緒二十三年(1897)河南省七原村湯敬芝賣地契 / 452

宣統(tǒng)元年(1909)河南省侯保隆賣地契 / 454

巴縣(今重慶)教會(huì)契約 / 457

嘉慶八年(1803)四川簡州李氏族人賣地契 / 462

光緒七年(1881)重慶鄧文遠(yuǎn)賣房契 / 464

光緒十三年(1887)重慶真原堂、公義書院買地補(bǔ)契(一) / 466

光緒十三年(1887)重慶真原堂、公義書院買地補(bǔ)契(二) / 468

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慶龔嚴(yán)山、龔錫齡賣房契 / 471

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慶李大興賣房契 / 472

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慶宋樹廷父子賣房契 / 474

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慶梁興發(fā)賣房契 / 476

光緒二十四年(1898)重慶尹懷德賣房契 / 478

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慶鄧燡之賣房契 / 480

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慶鄧燡之請(qǐng)中契 / 482

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慶胡靜庵等賣房契 / 485

光緒二十七年(1901)重慶陳駿亭等賣房契 / 486

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慶體心堂首事賣房契 / 488

光緒三十年(1904)重慶曾李氏同子賣房契 / 490

重慶傳教士穆慕理契約(一):宣統(tǒng)元年(1909)重慶傳教士穆慕理轉(zhuǎn)讓地契 / 492

重慶傳教士穆慕理契約(二):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慶楊炳堂租賃契 / 496

重慶傳教士穆慕理契約(三):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慶黃慶合租賃契 / 497

重慶傳教士穆慕理契約(四):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慶馬興發(fā)租賃契 / 498

重慶傳教士穆慕理契約(五):光緒二十八年(1902)重慶何大順租賃契 / 500

重慶傳教士穆慕理契約(六):光緒十八年(1892)重慶張鴻順轉(zhuǎn)當(dāng)契 / 502

宣統(tǒng)三年(1911)重慶曾蔣氏、曾唐氏母子請(qǐng)中契 / 504

宣統(tǒng)三年(1911)重慶曾唐氏母子賣房契 / 506

民國十年(1921)重慶易信廷賣房契 / 510

民國二十年(1931)重慶啟明學(xué)校管業(yè)證 / 513

民國二十五年(1936)重慶真原堂買地契、1951年重慶外僑房地產(chǎn)申請(qǐng)登記書 / 516

民國二十八年(1939)重慶彭瑞清堂賣房契 / 518

1951年重慶市外僑真原堂傳教士房地產(chǎn)申請(qǐng)登記書 / 520

其他地區(qū)契約 / 523

道光十四年(1834)胡明賣地契 / 524

道光二十五年(1845)丁氏祠堂賣水田契 / 526

咸豐三年(1853)熱河侯安林兌地契 / 528

咸豐四年(1854)苗溝村陸正鸞賣地契、某年郭門田氏賣地契 / 531

光緒三年(1877)□陸縣西路北村劉萬祿賣地契、某年裴合心賣地契 / 532

光緒四年(1878)郝耀光賣地契、道光二十二年(1842)郭序林典當(dāng)契 / 535

宣統(tǒng)元年(1909)張道文賣地契 / 536

宣統(tǒng)三年(1911)元村蘇門張氏賣地契 / 540

民國十年(1921)景縣宋金堂賣地契 / 542

民國三十三年(1944)任允讓土地補(bǔ)契 / 544

民國三十四年(1945)晉冀魯豫邊區(qū)呂村李金剛買地契 / 546

1952年王巧琴賣地契 / 548

 

典當(dāng)契約 / 549

康熙三十三年(1694)河北省忻州曹奇秀典地契、乾隆四十八年(1783)郭復(fù)旺買地尾契 / 552

道光二年(1822)山西省介休縣郝家堡郝養(yǎng)德典地契 / 555

同治八年(1869)山西省鄧玉章轉(zhuǎn)讓典地契 / 557

同治九年(1870)山西省北席村吳有銀典地契、同治十一年(1872)山西省北席村王一魁典地契 / 558

光緒十年(1884)山西省王明羕典當(dāng)補(bǔ)契、民國三年(1914)胡小蛋買地官契 / 561

光緒三十一年(1905)山西省靈石縣閆芝英轉(zhuǎn)讓典地契、光緒三十年(1904)馬遷喜買地尾契 / 563

光緒年間山西省孫乃漪轉(zhuǎn)讓典地契 / 565


租賃契約 / 567

光緒三十四年(1908)遼寧省承禧寺租地契 / 570

1951年北京市宣武區(qū)陳文芳民用公產(chǎn)租賃契約 / 572

1955年北京市宣武區(qū)閻國民民用公產(chǎn)租賃契約 / 577

 

分家契約 / 581

民國六年(1917)張進(jìn)財(cái)分家契 / 584

山西省孟氏兄弟分家契、1954年王長青賣地契 / 586

賀氏叔侄分家契 / 589

 

賦稅憑證 / 591

萬歷八年(1580)福建汀州府長汀縣歸戶由帖 / 594

順治七年(1650)河南彰德府磁州王元蛟投稅收?qǐng)?zhí) / 595

山東省樂陵張耀暉米執(zhí)照、江西省贛州府贛縣湯氏上下忙執(zhí)照等(共六份) / 596

 

土地證 / 599

宣統(tǒng)元年(1909)奉天省鐵嶺朱法慶領(lǐng)地契 / 602

民國十二年(1923)銀名財(cái)政部執(zhí)照 / 604

民國十三年(1924)吉林省榆樹縣王連富土地執(zhí)照 / 605

民國十七年(1928)奉天省懷德縣王鳳梧領(lǐng)租地契 / 607

民國三十年(1941)遼東省遼陽縣邊德第土地執(zhí)照 / 609

民國三十年(1941)遼西省義縣高紹周土地執(zhí)照 / 611

民國三十八年(1949)晉綏邊區(qū)山西省崞縣南陽店村土地證 / 612

民國三十八年(1949)華北區(qū)深縣徐藎臣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 / 615

1950年遼西省法庫縣田寶生房產(chǎn)執(zhí)照 / 616

1950年陜甘寧邊區(qū)高郭亮房窯證 / 618

1950年遼西省法庫縣史久財(cái)房產(chǎn)執(zhí)照 / 620

1950年察哈爾省蔚縣周起榮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 / 621

1950年華北區(qū)霍縣朱壯士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 / 622

1950年北京市李□文、楊玉亨建筑契 / 623

1950年吉林省農(nóng)安縣白布和房屋執(zhí)照 / 624

1950年熱河省劉金祥土地執(zhí)照 / 625

1951年福建省龍溪縣陳金泉等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 / 626

1951年蘇南區(qū)吳縣府邦杰等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 / 628

1951年河北省順義縣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存根 / 630

1951年北京市東營房村孫占斌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 / 632

1951年北京市朱永長房地產(chǎn)所有證 / 634

1951年華北區(qū)、1950年山西省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 / 639

1951年松江省巴彥縣杜顯亭房產(chǎn)執(zhí)照 / 640

1952年山東省鹽山縣李印炳土地房產(chǎn)所有證 / 642

1953年遼西省法庫縣倪廣武房產(chǎn)執(zhí)照 / 643

1953年新疆省土地管業(yè)臨時(shí)執(zhí)照 / 645

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huì)土地所有證 / 646

 

其他文書 / 649

道光三十年(1850)范元族穴譜 / 651

光緒二十六年(1900)安民告示 / 654

宣統(tǒng)年間滿文契約 / 656

民國八年(1919)熱河候躋封換地契 / 65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