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詳情
本書目錄
相關資料
丨作者簡介
石燕,文學博士,西安工業(yè)大學文學院教師。研究領域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陜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各一項,在《中國比較文學》《人文雜志》《浙江學刊》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榮獲2023年第六屆海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青年學者組論文二等獎。
丨編輯推薦
本書系統(tǒng)研究了晚晴民國時期《魯濱孫漂流記》諸譯本的發(fā)展流變,為管窺外國文學進入中國、與中國文學傳統(tǒng)深度融合開辟了路徑,同時,對于考察知識界在譯介外國文學經(jīng)典過程中發(fā)揮的主體性力量提供了啟發(fā)。
丨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晚清民國時期的《魯濱孫漂流記》諸譯本為研究對象,輔之以大眾文化傳媒中的魯濱孫故事,探討其呈現(xiàn)的時代風貌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在制約力量,梳理《魯濱孫漂流記》在這一歷史階段的現(xiàn)代性進程,挖掘知識精英主體在回應時代精神和文化傳統(tǒng)的雙向要求中所凸顯的主體建構(gòu)力量。
緒 論
一、《魯濱孫漂流記》在中國/003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009
三、研究緣起、研究思路與價值/021
四、“中國化”理論概說與本書結(jié)構(gòu)/028
第一章 晚清民國《魯濱孫漂流記》的傳播概貌
第一節(jié) 晚清諸譯本少年化與通俗化的混融交織/037
一、“滿紙皆‘少年’”/037
二、通俗性與趣味性的凸顯/041
三、兒童觀念的嬗變與大眾文化的興起/047
四、小結(jié)/051
第二節(jié) 民國諸譯本啟蒙與娛樂的分離和融合/053
一、漢譯兒童版的啟蒙傾向/053
二、電影魯濱孫故事的娛樂功能/058
三、寓教于樂的兒童讀物的產(chǎn)生/065
四、小結(jié)/068
第三節(jié) 家族成員的互文助推與潛在影響/070
一、《瑞士家庭魯濱孫》英譯本與《小仙源》的潛入/071
二、《瑞士魯濱孫家庭飄流記》的流行/076
三、傳播過程中的互文助推與和聲共振/081
四、小結(jié)/085
第二章 國民性改造自覺意識下的《魯濱孫漂流記》
第一節(jié) 《魯濱孫漂流記》的潛入與諸譯本的尚武傾向/093
一、尚武精神與“軍國民”思想/094
二、晚清冒險小說的流行與文本的潛入/098
三、尚武傾向與晚清諸譯本的文本變異/102
四、小結(jié)/107
第二節(jié) 諸譯本與國民性身體的改造/109
一、尚力思潮與身體的新使命/110
二、強力、衛(wèi)生、人口:晚清諸譯本中的身體話語/113
三、衛(wèi)生觀念和人口訴求:民國諸譯本中的身體話語/118
四、小結(jié)/122
第三節(jié) 諸譯本對自由的想象/124
一、單數(shù)的自由與復數(shù)的群治/124
二、獨立又愛群的魯濱孫/129
三、自我與友愛的魯濱孫/134
四、小結(jié)/138
第三章 文化傳統(tǒng)深層融會下的《魯濱孫漂流記》
第一節(jié) 自強不息與諸譯本的進取精神/145
一、自強不息精神及其要義/145
二、進取精神的個體維度/149
三、進取精神的國族維度/153
四、小結(jié)/156
第二節(jié) 游歷與諸譯本的超越精神/159
一、游歷精神與游之超越/159
二、魯濱孫游歷之優(yōu)游/164
三、游觀與主體性的釋放/169
四、小結(jié)/174
第三節(jié) 感傷傳統(tǒng)與諸譯本的抒情面向/176
一、感傷傳統(tǒng)與抒情向度/176
二、感傷的旅程/179
三、感傷的魯濱孫/184
四、小結(jié)/189
第四章 新舊傳統(tǒng)下的《魯濱孫漂流記》及其主體精神建構(gòu)
第一節(jié) 激越品格的現(xiàn)實欲求/195
一、“未來時”與倡動哲學/195
二、兩種力量與激越精神/200
三、限度之思/204
四、小結(jié)/207
第二節(jié) 獨立品格的倫理建構(gòu) /208
一、從財產(chǎn)到人格:利與德之抉擇/209
二、獨立品格的想象與建構(gòu)/211
三、意義與限度/215
四、小結(jié)/218
第三節(jié) 情與理的美學建構(gòu)/220
一、啟蒙理性的發(fā)生與主體感性的萌蘗/220
二、情與理的建構(gòu)/223
三、可能與限度/229
四、小結(jié)232
余 論
一、傳播面貌的常與變:《魯濱孫漂流記》與當代中國/237
二、可能性省思:《魯濱孫漂流記》與當代主體建構(gòu)/242
三、文學性追問:《魯濱孫漂流記》與中國文學249
參考文獻/257
附 錄/272
后 記/286